图片 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_球彩体育直播app|官网下载**

球彩体育直播app|官网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范文 > 导游词 > 四川导游词 > >

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

来源::未知 | 作者:球彩体育直播app|官网下载** | 本文已影响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 ”、“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其主要特色为:

  一、绚丽的自然风光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 ”、“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慨。

  二、悠久的佛教文化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寺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峨眉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秀甲天下的峨眉山,终年常绿,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称。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方圆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高等植物3200多种,有人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这些植物为峨眉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

  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特别是见人不惊,与人同乐的峨眉山猴群,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

  四、神奇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资料,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下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础。峨眉山独特的地质特性,为多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峨眉山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多万游人前去旅游。近年来年均游客都在150万人次左右。峨眉山已成为四川省的黄金旅游线路之一,景区设施齐备,全山有饭店300余家,床位10000多张,其中星级宾馆、涉外定点饭店10余家,旅行社5家,旅游车辆200多辆。全山亭、台、楼、阁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旅游环境非常优美。

  峨眉山距四川省会成都市150公里,与乐山大佛毗邻,成昆铁路从山脚经过,地理位置优越,景区内外交通畅达,食、宿、行、游、购、娱成龙配套,峨眉山已成为具有现代旅游新格局,能供人们前去游览、朝拜和从事植物、动物、地质、地貌、气象、考古、宗教等多学科考察研究,有着综合功能和效益的成熟的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正敞开胸怀,以崭新的姿容欢迎您--五湖四海的佳宾。

  报国寺景区

  报国寺景区为峨眉山低山区,海拔550-1000米,气候温和,林木葱茏,寺庙相对集中,人文景观丰富。有著名的报国寺、伏虎寺等古代建筑;有珍贵的华严铜塔、圣积铜钟等佛教文物;有“萝峰晴云”、“大峨山潮”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有枯叶蝶、风蝶等珍稀动物和桫椤、桢楠等珍稀植物。景区内有星级宾馆红珠山宾馆、峨眉山大酒店、雄秀宾馆、金叶宾馆以及休养所、林业招待所,还有整洁、卫生、幽静、舒适的私营旅舍。邮电通讯设施先进,交通畅达,车辆方便,是旅游观光、休闲疗养、各种会议、商贸洽淡的最好去处。

  1.“天下名山”牌坊

  我身后这座“天下名山”牌坊,于1993年4月重建。正额“天下名山”是郭沫若1959年题写;背面“佛教圣地”四字,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牌坊高17.8米,宽22.2米,四列三跨,采用铜筋混泥土结构的仿木建筑形式。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具有明、清建筑风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牌坊之一。牌坊两侧,古榕相衬,雄伟壮观;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整齐葱郁,宛如仪仗队恭迎佳宾。从这里向纵深望去,萝峰岭、虎头山,层层叠翠,祥云缭绕。朋友,神秘的仙山近在咫尺。

  2.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这里寺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磬声频传。  此寺座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护着这座名山宝刹。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此庙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闻达重修。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广惠扩建。解放后多次维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门。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围景物的生动描写。横匾“普照禅林” 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大门上的联语:“独思喻道,敷坐说经。”前者是说靠自己的思维明白佛经的道理,就是佛学讲的“独觉”境界。后句是说高僧大德铺设好法座向弟子讲经说法。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弥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佛说,他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所以称他为“未来佛”。门上这副对联:“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愿你清心涤虑,好去睹金顶祥光。”上联描写弥勒的形象,说他还只是菩萨;下联是说祝愿所有游山者放一下切顾虑,一心一意登上金顶去看佛光。来峨眉山不上金顶睹佛光是一大遗憾,等于没有到峨眉山。这里祝愿大家都登上金顶,佛光正等待着你们。再请看这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这是对弥勒菩萨的画像,体现了他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宽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联语有很深的哲理,启迪人们对人处世要心胸开阔,要有容人之量。

  弥勒后殿供的是韦驮站像,背朝山门,面对大雄宝殿。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身穿胄甲,右手托山,左手按金刚降魔杵,修眉凤眼,双唇紧闭,威武刚强,正气凛然。  第二殿大雄宝殿,“大雄”是佛经中说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里供奉佛主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释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释迦部落净饭王的儿子,俗称乔达摩,名悉达多。由于那时社会的动荡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和烦恼,引起了悉达多的深思,因而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经过六年苦行,尝尽千辛万苦,最后又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终于彻悟大觉,成了佛。看门柱上这副对联:“教演三乘,广摄万类登觉路;法传千古,普度众生证菩提。”“三乘”是佛教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一般称“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声闻”是闻佛之声教,断见思之惑而人涅磐,为佛道中的最下根。“缘觉”是观因缘无师自悟。“菩萨”即“菩提萨垂”,就是以佛道救众生。这里可以将“三乘”概括为:他觉--自觉--觉他三种境界。整个意思是说:通过佛教的三种途径,引导教化众生走上觉悟之路,达到解脱的目的。再请看这副联语:“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上联是说峨眉山秋月朗朗,午夜山风如佛在说法时果决无畏的声音,这声音就象狮子的吼声。下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象王宫)向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开示觉悟之路,讲得天花乱坠。还有一副联语:“龙归法座听祥偈,鹤傍松烟养道心。”便是对山门那块横匾“鹤驻云归”的最好解释。  释迦佛的左龛是泥塑彩绘金身文殊菩像。文殊全称为“文殊师利”,意为妙德、吉祥。他是众菩萨之首,是智慧的化身,常协同释迦牟尼宣讲佛法。他和普贤菩萨一起,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菩萨。这副联语就是对他的评价:“智镜高悬施法雨;慧灯遍照应群机。”把“智慧”二字嵌入联中,意思是文殊菩萨用智慧润泽众生。右龛是地藏菩萨金身坐莲像。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蘖沙”,译为地藏,佛经中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副对联就是赞颂他度脱沉沦决心的伟大精神:“圣愿宏深,欲使出冥清罪案;迷途觉悟,难教沉溺负慈恩。”

  殿内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罗汉是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随行弟子。后龛内供的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登上石阶便是第三殿七佛殿。请先看这副对联:“功德逾恒河,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什么是“功德”?就是做的好事,“恒河”是“恒河沙”的简称,“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这里泛指珍贵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个宇宙。“ 霄汉”指云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昆仑”即喀喇昆仑山。整个意思是:用极珍贵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个世界,其功德超过了印度恒河里沙的数量;

  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层层山峰直插云霄,可与巍巍昆仑山媲美。

  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这七尊佛的塑造工艺称“脱纱塑造”。这就是先塑好坏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具有体轻、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精湛。七佛皆盘腿坐莲台,体态匀称,庄严肃穆,乍一看似乎形态都一样,细细审视,表情各有变化,维妙维肖。佛教造像中,还很讲究手的刻划和塑造。手有各种姿势,佛教称为“印相”。你看释迦牟尼佛,右手举至胸前,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三指自然舒展。

  这一手印象征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其他六尊佛的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种手印表示“禅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体态、手势和面部表情,都体现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无缺,至高无上。有朋友问,七佛莲台下的“小鬼”是什么意思?这有两种解释:其一,莲台又称“金刚座”或“须弥座”,意思是佛的法座象“须弥山”(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那样高大、坚实,座下塑造的是“金刚力士”,肌肉发达,面部狰狞,对邪恶起震慑作用;其二,释迦牟尼佛度“六道” 时,拯救出来的饿鬼,他们为了报佛恩,都蹲在金刚座下,听经护座。

  这里还有一副禅联:“觉树开昙花,三世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长灵芽,七尊如来,哀怜摄受亿万众生共证菩提。”“觉树”即“菩提树”,“ 昙花”即“优昙花”,为无花果类,这里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圆寂。佛教认为人包括肉体和灵魂两个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后灵魂不灭,要到另一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灵芽”,泛指具有灵性的花木。“如来”,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 ”。也就是循此真理达到佛的觉悟。“摄受”,佛以慈心摄取众生。“菩提”即觉悟。整个意思是:菩提树开着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着整个世界众生,一起到达极乐境界;峨眉长着有灵性的植物,七尊如来佛哀怜接受了亿万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左壁挂有“七佛偈”木屏四条,是我国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左边是“吟翠楼”,上悬蒋介石1935年在峨眉写的“精忠报国”横匾,右边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七佛殿后,以观音菩萨塑像为主,结合历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组群像。观音又叫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佛经说,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多种化身,说法救度众生。你看他右手举杨枝,左手倾净瓶,婷婷玉立龙头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飘然立于荷叶之上。金童旁是戒装裹身的赵子龙,再旁为东、南天王,手执琵琶、宝剑。玉女旁是美髯飘拂的关云长,再旁为西、北天王,执伞、握蛇。另外还有“罗汉伏虎”、“蒲公采药”,最高处是“唐僧师徒取经像 ”。群像右侧还有一龛,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坐莲像。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疾苦,治无明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

  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普贤因广修“十大行愿”,又称“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实践。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将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门上写着“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昙花灿烂照彻纳子爱心。”意思是用金黄色装饰的殿堂,是普贤菩萨的住处;优昙花灿烂的光辉,照透了禅僧的爱佛之心。还有一副联语:“普济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寻妙谛;贤德无量,众生瞻仰,灵冥空寂悟禅心。”上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帮助众生求得解脱的真理;下联是众生瞻仰菩萨的无限贤德,在空灵寂静时感悟参禅的清静寂定心境。普贤殿楼上为“藏经楼”,是保存经卷的地方。

  沿普贤殿石阶而下,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祗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贵的花木。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再步出弥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钟楼、法物流通处,右有鼓楼和茶园。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报国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随我到对面的凤堡钟亭参观。

  3.凤堡钟亭

  这里叫凤凰堡,凤凰堡周围碑刻群列,有《我眉山全景图》、《般若波罗密心经》、康有为书的《十里桃花》、刘光弟书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还有何绍基、赵熙等名人的墨迹。沿之字形坡道上去,便见红柱六角重檐钟亭,亭额悬“圣积晚钟”横匾。“圣积晚钟”原为“峨眉山十景”之一。今圣积寺已不存在,里面的铜钟是明代嘉靖年间别传禅师募资铸造。高2.3米,唇径2米,唇厚10厘米,重12.5吨,钟唇为12缺荷叶形。该钟曾悬挂在南门外的圣积寺内。早晚撞击,声音宏亮,半夜撞击,15公里内也能听见。佛教认为钟声可以“警醒顽愚”。听见钟声可以自我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规正自己的行为。所以寺里的钟颇有讲究。这口铜钟便是峨眉山的佼佼者,被誉为“巴蜀钟王”,是一件很珍贵的文物。好了,现在请游客们前去伏虎寺参观。

  4.虎溪精舍

  从报国寺右,沿公路上行1公里就是伏虎寺。那座高大的木质斗拱“伏虎寺”牌坊下面,有一条虎溪,水声潺潺,迂回林中。溪上横架着“虎浴”、“虎溪”、“ 虎啸”三道廊桥。整洁的石级曲径,将把你们引入密林深处。你们看,这片桫椤树,是大型木本蕨类植物,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植物。由于地球历史的变迁,桫椤几乎全部毁灭,在峨眉山复杂地形的庇护下,这片桫椤树得以保存至今。林间野花,送来阵阵芳香;溪中流水,奏出动听的旋律。瞧!眼前纷飞的蝴蝶一晃就不见踪影。啊,原来它停在树枝上了,就象一片枯叶,使你不能辩认,这就是珍稀动物--枯叶蝶。过了“虎啸”桥,便是一片楠林,浓荫蔽天,高坡处矗立着“布金林” 牌坊。“布金林”是僧人根据佛经故事取的。穿过牌坊就是“虎溪精舍”了,即伏虎寺。相传寺为唐时开建的,宋绍兴年间因这里有虎为患,士性和尚建“尊胜幢” 以镇,从此虎患消除,故僧人将寺取名伏虎寺。还有一说寺后虎头山形如伏虎,寺因山而得名。明末改为药师殿,后毁于火。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建,规模宏大,称为入山第一大观。

  第一殿弥勒殿,中供弥勒塑像,左右两厢为四大天王塑像,左边为东方持国天王,手抱琵琶,次为南方增长天王,手执宝剑;右边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握红伞,次为北方多闻天王,手捏青龙。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四大天王手持四物,象征“风调雨顺”。  弥勒殿后为韦驮塑像。

  第二殿普贤殿,供普贤菩萨。背龛供阿弥陀佛立像。

  第三殿大雄宝殿,游客们请静一静,殿中正在做佛事活动,做佛事念的词和唱的腔,称佛教音乐。你们闭着眼睛听,这音乐悠扬、清静、肃穆、庄严,似乎将把你带入一种远离尘嚣的佛国净土的境界。好了,现在我们观看龛内供的释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为“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是本来之身,报身是通过修持得到的名位,应身是为适应某种场合应化成某种身份。

  左龛供文殊,右龛供普贤。左右两厢为十八罗汉。后龛供观音菩萨。  普贤殿和大雄殿构成一个大天井,四周高树笼罩,因山环林障,气流回旋,屋面上无枯枝败叶,整个寺院无尘无垢,干干净净,人们视为奇迹。故康熙皇帝亲笔赐书“离垢园。大雄殿左边为“御书楼”,清静典雅,是珍藏皇家所赐经卷的地方。右边为“ 华严塔”亭。华严铜塔为元代紫铜铸造,初为17层,今存14层,高5.8米,塔体内外铸有《华严经》文和佛像4700余尊,为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冶金艺术的精品。

  在塔亭后面,有正在重建的罗汉堂,将塑500阿罗汉,以恢复原来的壮观。

  离罗汉堂不远处有一萝峰庵,亦名龙凤庵,原是伏虎寺的静室,现仍属伏虎寺。庵中重塑了“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庵后修有“普同塔”,即安放僧人圆寂后所遗骨灰的地方。这里密林掩映,上有萝峰岭,每当晴日即有淡云轻抹,形成一大景观,故称“萝峰晴云”,为原“峨眉山十景”之一。5.善觉寺  与伏虎寺相对的二坪山顶上,有一座幽静的小庙善觉寺。上公路后,沿一条小坡道而上,一路草木葱茏,鸟唱蝉鸣,风景独好。传为天皇在那里授道于轩辕黄帝,古又名授道台。

  善觉寺原名降龙院,明代万历年间道德禅师修建,与伏虎寺遥相呼应。“降龙”、“伏虎”本是显示佛法为生灵除害的威力。但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所谓“真龙天子”,“降龙 ”当然是犯讳的。由于康熙皇帝是崇佛的,他根据佛经中“善哉!觉哉!”的意思,便亲笔写了“善觉寺”三字赐予住持元亨禅师。聪明的元亨恍然大悟,于是速制一道九龙镶边的“善觉寺”金匾,悬挂山门上,从此降龙院之名就废了。康熙知道后,又赐玉印一枚,印刻“普贤愿王法宝”;还赐诗二首,表示对佛门的仰慕。元亨则修了一座八角亭,将康熙画像供于亭中。并植柏树一棵,以谢皇恩。因此寺虽小而名声大。经修葺以后的善觉寺有殿宇三重:普贤殿、药师殿、大雄殿,香火仍十分旺盛。

  6.雷音寺

  由善觉寺下行合大路,再上行1.5公里,过解脱桥,登解脱坡,那座半边虚脚楼房就是雷音寺。

  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无瑕禅师创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庙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宫庭、官府、宅弟的某些建筑特点,又融进了民宅的建筑形式。这座小寺,居高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庙建筑的正规格局,巧构虚脚吊楼,建成一座精巧别致的民间小四合院式的庙宇,隐藏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

  寺无山门,第一殿为弥勒殿,第二殿为大雄殿,加上两边厢房,构成一个天井。1991年,在大雄殿后新建了观音殿,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尊观音像为柏杨木雕,高4.8米,胸前双手合十,其余千手并伸,成法轮状,庄严肃穆,别具风格。

  7.纯阳殿  雷音寺上行2.5公里,即纯阳殿。此殿玲珑古雅,后倚赤城山,前瞻金顶,可观晴云雨雾。殿前古楠银杏,遮天蔽日,即使酷署盛夏,亦无炎热之感。  此殿旧名吕仙行祠。所谓“行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行宫,也可说成“别墅”。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四川御史卫赫瀛创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四川监察御史刘宗祥增修,改名为纯阳吕祖殿,殿内供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仙传为唐时京兆人,曾来峨眉隐居绥山(二峨山)紫芝洞。紫芝洞前的纯阳楼才是吕洞宾的主殿。相传他先后在离宋皇坪授道台不远的千人洞、十字洞中也修炼过,故在此建起他的行祠。

  清初,道士绝迹,道教的纯阳殿由佛教的僧人接管,不过名称仍叫“纯阳殿”。山门上的那副联语:“起大愿云周法界;如普贤行悟菩提。”便是赞颂普贤的联语。 现在的纯阳殿共有两殿:

  第一殿药师殿,供药师佛,左右为日光、月光菩萨,他俩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身边的胁侍菩萨。

  第二殿为大雄殿,供释迦牟尼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另有左右各二龛,供普贤、地藏、观音、文殊,还有一尊韦驮,仅此而已。

  8.圣水阁

  纯阳殿左去3.5公里,就是圣水阁。明万历末为“神水庵”,清初为“圣水阁”,也称“神水阁”。因阁下有一小池,泉水从山谷中溢出,名为“神水”、“玉液”。传能治病,远近闻名。离这里足有15公里的新开寺,清末民国年间曾建有外国人的别墅,每年夏天,外国人便远度重洋来此山上度假消署,雇当地农民到圣水阁来背水,一块银元一桶。外国人为何花这样的代价饮圣水阁的水,原来此水是优质矿泉水。1982年经专家鉴定,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于是开始批量生产峨眉矿泉水系列饮料。投入市场后,颇受顾客的好评。1984年国家体委选定为23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专用饮料,被外国称为“魔水”。1991年获国产精品奖,1992年获香港食品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

  现在的圣水阁是1992年释家弟子捐资重建的,殿宇四重:观音殿、弥勒殿、大雄殿、普贤殿,建造精美。四周树木山石池泉构成自然的山水园林,池畔有一巨石,上镌“大峨”二字,传为吕纯阳书;“福寿”二字,传为五代宋初道士陈抟书。还有“神水”二字,是明代御史张仲贤书,阁前这尊六层石塔,高6米,传为隋时智凯大师的衣钵塔。智凯大师曾住中峰寺,常来此饮神水。后来他到湖北荆门玉泉寺住持,时常思念峨眉山的神水而不可得。一天他在参禅入定时,见一老人自称龙王,他说玉泉与峨眉山的神水相通,愿为他引来神水。智凯说:“我的钵盂锡杖尚寄在中峰寺内,如能随水而来,我就相信。”于是龙王果真引水浮钵杖而出玉泉洞口。这就是“神水通楚”的传说。

  9.大峨山潮

  在大峨寺旧址前去不远处,有一座“响水桥”(即百福桥),这里有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有时候走在桥上便听到一种似海水澎湃的声音,从上方山谷中“荷荷……”而下,起伏如潮涌,由远而近,似夹卷狂风暴雨而至。人们疑是山洪瀑涨。其实天色并无变化,更没有下雨,桥下仍是涓涓细流,哪来山洪呢。约两三分钟后,声音由大渐小,逐步恢复平静,当地人称这种声音为“山潮”。农民有谚语说:“大潮之后有晴天,小潮过后雨绵绵,久久不潮必干旱,三潮三息是丰年。”明代峨眉进士高光还作有《山潮赋》。朋友,倘你有幸,可能听到这奇特的“山潮”。

  10.中峰寺

  从圣水阁前去1公里,在那蓊郁的林中隐有一寺,即中峰寺。晋时为乾明观,为道教住处。晋末道衰佛盛,观中道士迎请佛教的明果大师住寺,改观为中峰寺。中峰寺在“呼应峰”下,左有“宝掌峰”,右有“白云峰”,故名中峰寺。唐慧通禅师更名集云寺,宋仁宗时高僧茂真重修寺宇,为山中规模较大的寺院。绍兴年间叙州太守黄庭坚也曾来此寺“习静”。清顺治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毁于火,后虽重建,仍不及原有规模。今有普贤殿、大雄殿,佛像庄严,一片静土。峨眉山佛学院比丘班设在这里,游人到此,常闻诵经之声,响彻庭院。

  由此前行2.5公里便进入清音阁景区。


  清音阁、九老洞景区


  清音阁、九老洞景区,从清音阁至九岭岗,海拔775-1900米之间,是峨眉山的中山区,地处幽谷之中,两岸高山兀立,雨量充沛,植被丰茂,谷底流水潺潺,清幽凉爽,风景秀美。洪椿坪、仙峰寺一带,可以观赏猴群,给游人无穷的乐趣。

  1.龙门洞

  这里便是峨眉山的入口处“龙门洞”。这一带的岩体是极为宝贵的地质标本。路边这块石碑,便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64年7月命令峨眉县人民政府把这一带划为“地质剖面保护点”而立的。这里谷底潭深水碧,古代传有龙居,两峰对峙俨如山门,岸边古洞遗存幽幽深深,故名龙门洞。以前这里飞瀑流泉,林深谷幽,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自然王国的领地日渐缩小,原始生态的身影向深山退却,所以龙门瀑布的壮观已成为历史的记载。游客们,现在峨眉山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自然与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为了我们能再次目睹龙门昔日的仙姿,也为了把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峨眉山这座绿岛完整地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自觉地加入环境保护者的行列。

  2.普贤船

  这里公路下面河心中的那块巨大的奇石,长约35米,宽2.5米,其形状酷似一首航船,它便是“普贤船”。我们当地人把它唤作“石船子”。别看它其貌不扬,可是大有来历。传说当年普贤菩萨撑着这条满载佛经的船来到此地时,这里还是汪洋一片,普贤菩萨搬书上岸后,为不让海浪把船卷走,于是施展佛法,将船点化成此巨石,从此它便停泊在这仙山脚下了。明朝时期,曾有人在山崖上刻有“藏舟于壑”四个大字,便是说的这件事情。

  3.良宽诗碑亭

  这座极为普通的跨溪铁索桥,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动人的故事。

  传说1825年初冬,日本和尚良宽在日本的宫川海滨见随海潮漂来一物,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段桥桁,上面有着一行醒目汉字:“峨眉山下桥’。良宽早已向往仙山佛国,于是心灵一动,吟诗一首:

  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心;

  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

  此诗既出,便在日本民间广为传诵,影响甚广。为了使中日两国人民之间这一动人的故事成为美好的传说永远流传下去。1990年8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批准,日中友好汉诗协会在乐山市和峨眉山市有关部门及峨眉山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这里修建了良宽诗碑亭。同时修建了这道铁索桥,以方便游人参观。

  这便是日中友好汉诗协会会长柳田圣山题写的亭额:“日中诗碑亭”。

  这是柳田圣山先生撰写的碑文。它说明了诗碑亭的建造经过,借此表达了希望世界和平,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万年的良好愿望。

  这块黑色石碑和正面镌刻的便是良宽和尚的那首诗文手迹。背面镌刻的便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唱和良宽和尚的诗文:

  禅师诗句证桥流,流到宫川古渡头。

  今日流还一片石,清音长共月轮秋。

  这是当年桥桁出峨眉、经青衣江、过岷江、入长江、漂洋过海至日本宫川的流程示意图。

  大家看这块碑亭的右边杂树丛生,绿草丰茂,象征着佛国仙山峨眉;左边那星罗棋布的石块,象征着日本诸岛;这块上鹅卵石嵌的水波纹饰,象征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中间的诗碑亭,便是连接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诗碑亭的整体设计者,可谓别具匠心。

  4.清音阁

  这便是清音阁有名的牛心石。你看这浪花四溅,水珠翻飞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你听这动地的轰鸣声,已经持续了亿万年的历史。冲击这块巨石的,便是黑白二水千古不断的激流。左边的这条江叫“黑龙江”,它发源于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经洪椿坪穿白云峡到此;右边的这条江叫“白龙江”,它经雷洞坪绕白水寺而来,两条江上分别架有二道石拱桥,象两道彩虹勾通左去广福寺右上万年寺的路径。富顺诗人刘光弟巧妙地将二桥一石概括为:“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这样如诗如画的 “双桥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中间这座亭子,旧名“接王亭”,建于明初,因朱元璋之子蜀献王朱椿来游峨眉山,山僧在此恭迎,故名接王亭。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山僧又在此迎接郭哈奇、海青……等四位钦差,故接王亭保存至今。原亭年久失修,以后重建。今天的接王亭,是解放后重建的,规模比过去的大得多,它早已不是王公大臣的专利了。

  这便是始建于唐代的前牛心寺,明洪武时,广济禅师住持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后三次失火,现为1917年后重修,仅一殿,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1992年8月新建了那座三层阁楼的客舍。

  5.广福寺

  清音阁的左边便是广福寺,原是前牛心寺别院。这座寺庙初建于明代,清朝初年重建。“广福”即“广种福田”的意思。此庙现仍是清音阁的一座属庙。若从报国寺景区而来,广福寺就是进入清音阁景区的第一座寺庙。

  6.牛心寺

  清音古刹背后这座山便是牛心岭,岭上便是牛心寺。牛心寺为唐代所建,初取名延佛寺。唐慧通禅师改为卧云寺。宋继业三藏扩建更名为“牛心寺”。旧寺已废,1912年圆照济悟上人修建。此寺虽然不大,然而名气还不小哩:  一是据《峨眉山志》载,寺中原有盛唐时期我国著名的佛教人物画家吴道子画的《十八罗汉》,你说该价值几城?可惜今已无存,只空留给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遗憾。  二是明初广济和尚曾住该寺。广济和尚何许人也?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和尚时的僧友,而且十分要好。后来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最后到南京应天府当了皇帝,可谓凡尘有功。广济和尚则辗转入蜀来到峨眉山,居深山而佛国有造,成为一位大德高僧。朱皇帝皇袍加身,高坐龙廷,闲来无事打听得广济在峨眉山,便下诏让他进京叙旧情,享清福,可广济视名利如粪土,上书辞谢,词恳情挚,朱皇帝也就不便勉为其难了。  三是牛心寺后山脚下有个“药王洞”。洞高约5米,宽近3米,深5米多,洞底和洞口均有明显的烟熏火烤痕迹,洞壁上至今寸草不生,据说是久经药物熏烤的原因。传说“药王洞”是“药王”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炼丹的地方,他在洞中炼成了“太乙神金丹”。如果你去拾得到一两颗,保准比市场上的“神功元气袋”、“三株口服液”药效好上百倍。就看你的运气了。祝你走运。

  7.“一线天”栈道

  前面高崖挡路的地方便是白云峡。大家不用担心,中间有峡谷可以通行。

  白云峡,两边石岩壁立,下面流水寒彻;顶上古木参天,只见青天一线,所以又叫“一线天”。这是在七千万年以来,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壳迅速上升,河水强烈地下切,把这岩石切了个深槽。古时僧人来往过此,全靠在石壁上凿石穿孔,横穿进木桩作梁,再在桩上面铺横木条当桥板,人踏上去,栈道吱吱作响,上下闪动,够人担惊受怕的。1980年后,为方便游人通行,改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水泥预制板栈道。这样虽不及古栈道原始风味浓郁,便平坦宽敞,免去担忧,便可尽情欣赏这里的自然美景了。出门在外,谁都希望旅途平安嘛。祝你平安。

  8.洪椿坪

  洪椿坪到了。这里海拔1120米,周围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黄心、夜合、红回香、黑壳楠、润楠等。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具有热带雨林的一些特性,是全球保存较完整的典型的亚热带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存价值。这便是有名的洪椿古树。《庄子》一书中载,此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是神奇的万岁之树,所以人们把洪椿当作“树神”。传说归传说,似不可信,但根据植物学家认定,这里的洪椿树确有一千年高寿。愿意当寿星的,都来和这千年寿星合影留念,把它的祝福带回你的家中。

  这便是洪椿坪古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初取名“千佛庵”,明朝末重修,后因寺所在地叫洪椿坪,便以地名改寺为洪椿坪。在峨眉山中名气大增。

  洪椿坪内珍贵文物数不胜数。

  一是楹联众多,且品位较高。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门坊上1921年四川什邡人冯庆樾撰写的双百字长联,是峨眉山楹联中联语最长者:“峨眉画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苍茫;萤然天池荫屋,泠然清音当门,悠然象岭飞霞,皎然龙溪溅雪;群峰森剑笏,长林曲径,分外幽深。许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许多琪花瑶草,锦彩斑灿。客若来游,总宜放开眼孔,领略些晓雨润玉,夕阳灿金,晴烟铺绵,夜月舒练。

  临济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远哉宝掌住锡,卓哉绣头结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众静安居,净业慧因,毕生精进。有时机锋棒喝,蔓语抛除;有时说法传经,蒲团参究。真空了悟,何尝障碍神通,才感化白犬衔书,青猿洗钵,野鸟念佛,修蛇应斋。”这副对联应对工整,文彩飞扬。上联描绘峨眉毓秀的山景,下联则缅怀寺中大德高僧,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巧寓其中。

  二是这观音殿楼上的这盏木制千佛莲灯,高2.25米,直径1.2米,七条金龙盘柱,200余尊佛像雕嵌其上,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三是寺内还保存有一通清朝乾隆年间的木质“正明司碑”,记述为汉藏两种文字所书,藏传佛教徒朝拜峨眉山始略。此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质藏汉文木碑,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这墙上“洪椿晓雨”四字记载了洪椿坪这里特有的自然奇景,它是“峨眉山十景”之一。这里由于环寺皆山,林密森森,阳光很难穿透树荫,所以空气湿度大,水蒸气不易散发。一到清晨,气温清冷,湿润的空气便凝聚成微小的水粒,似雨似雾,随山风扑面而来,无声无息,无形无影,润衣而不湿衣,沁人心扉而不寒冷肌肤,甜甜的,绵绵的,给人一种清心的温柔。这里是一个天然的空气浴场,在这里小憩,可以洗去你一身的旅途疲劳,也可以涤净你心中的忧愁和烦恼。

  寺中有小方池,名叫“锡杖泉”。过去这里用水全靠它的奉献。传说德心大师率领门人凿山开溪从天池峰引来泉水,后人将此事神话了,说是大师一边用手中禅杖叩击山崖,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虽然泉水自地涌出,“锡杖泉”的美名便由此不径而走。

  洪椿晓雨润客衣,锡杖泉水沁人心。洪椿坪林深、庙静、水清、气朗,确实是游人驻足的仙境,所以也曾引来过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939年他曾在此世外桃源一住便是80天。“洪椿坪”、“大雄宝殿”匾便是他当年留下的墨迹。

  9.九十九道拐

  此处山高路陡,导游只有登山爬坡之功。无解说聊吹之力,暂且把话题按住不提为妙。这带常有猴子当道,向游人乞食,逗戏他们,可以减轻疲乏,也是一种旅途中的乐趣,但要注意安全。


  10.仙峰寺

  仙峰寺就要到了,大家歇歇脚,观赏一下这里的风光。看,这是一株巨大的连香树,树龄大约有400年。连香树为第三纪古热带残遗种,为单属科的珍稀植物,对研究东亚植物区系和植物进化关系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这一带密林中,还栖息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鸡。如若有幸,定能一睹这种珍禽的芳姿。到了,这就是仙峰寺。这里古名慈佛院,元朝时这里还只是小庵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经扩建成寺,清代改名“仙峰寺”至今。寺后仙峰岩高耸入云,云重雾浓,庙宇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仙山琼楼,故名仙峰寺;因它的附近便是全山最有名的最大天然溶洞九老洞,所以本地山民习惯上也就把这座寺庙直呼作“九老洞”。仙峰寺和九老洞一寺一洞及周围山景融合在一起,便成为“峨眉山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

  11.九老洞

  属于喀斯特地形的峨眉山区,溶洞成群,崖穴成网,九老洞可以算得上山中洞穴之首。从这仙皇台上去,便是九老洞所在。

  关于“九老洞”的得名,源于一人神奇的传说。传说当年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远道从黄河边来峨眉山访天真皇人问道,巧遇穴居此洞中的九位老人,名叫“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问及年龄,九位老神仙已记不清楚,只记得他们曾经在年轻时候为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捡过石头,看来是资历不浅的了。“九老洞”的得名源出于此。洞口呈三角形,从洞里向外看,洞口轮廓恰似一尊老道塑像,真是奇妙极了。你看这洞府的四周,青藤盘绕,杂树飞花,上有白云飘飞,下有雾霭升腾,洞外天郎气清,洞内凉风习习,“九老仙府”果然神秘传奇,诸位不妨进洞体验一番。

  这便是《封神榜》中的财神爷赵公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便在这里享受人间烟火至今。信则有灵,不信则无,信不信由你了。  其实,九老洞的成因和规模,地质勘探工作者经过艰辛的努力和科学的考察,早已把它弄得一清二楚。九老洞曾是一条波浪翻滚的地下河,亿万年前,随着峨眉山体的上升,水去洞存,加之山水的冲刷浸蚀,便形成了这峨眉山上最大的地下宫殿。

  九老洞全长1500多米,分为三段,第一段人可直立行走,第二段开始出现岔洞,只能爬行,第三段则是裂隙型的洞穴,人侧着身子挤进去都困难。在洞的深处可看到异态纷呈的石钟乳、石柱、石花、石帘、石笋和听到阴河哗哗的流水声。  多年来,九老洞以它神奇的传说和复杂的地貌吸引着不少冒险者进去一饱眼福。这其间成 “仙”者有之,明智而中途返回者不少。其中最幸运的要数云南昆明医学院的三个大学。1983年的一天,他们鲁莽入洞,除了一身勇气外什么也没有,结果在洞中迷路困陷12个昼夜,经组织人员全力抢救,才把他们从洞穴中救出,算是没有成“仙”,险哉!所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盲目深入洞内,让好奇心把你引迷途。

  九老洞下方的黑龙潭,便是陪白娘子下山到杭州西湖去找许仙的青儿修道的地方。黑龙江便是从那里经洪椿坪过白云峡流到清音阁前与白龙江汇合出山。

  12.仙圭石

  仙峰寺前面有一巨大的摩岩石刻,人称“仙圭石”,上面刻有“南无普贤菩萨”,为泸州周祚章用楷书写的,字体浑厚端庄,颇讲法度。顶端因有“仙圭”二字,为赵熙书故称“仙圭石”。

  13.珙桐林

  这便是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峨眉山珍稀植物--珙桐林。其中还有水青树、连香树,均为第三纪古热带的孑遗种。

  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在九老洞至遇仙寺及往洗象池的游山道两旁丛林中盛开的珙桐花就像一群群白鸽在绿海上翻飞,你看它洁白柔嫩的花瓣,多象白鸽展开的双翅,那黄色的花蕊,多象白鸽的嘴喙。因此,人们又把珙桐花形象地叫着鸽子花。

  这种一千多万年前便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植物,如今唯我国独有,而且只有神农架、峨眉山等少数地方才有。

  据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儿子来游峨眉山时,将两株珙桐树苗带回美国种植,从此它越洋过海成为美洲的贵客。愿这鸽子花和平鸽般飞遍世界各地,带去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也愿这鸽子花带给今天来游的诸位家庭以和睦与温馨。

  14.遇仙寺

  遇仙寺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关于遇仙寺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一个人上峨眉山求仙,走到这里,遇一砍柴的农民对他说:“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山?”说罢便隐身不见,此人知道遇上神仙了,心满意足地返下山去。后来和尚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叫着“遇仙寺”。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体会一下“清闲无为便是仙”的哲理。

  万年寺景区

  万年寺景区,属峨眉山的中部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间。树木以阔叶树为主,间有针叶树种,帮春秋山色分明。春季,山色青翠;秋季,枫叶泛黄,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在万年寺一带,山民村舍错落,宛如一幅恬静的山乡景色画图。

  1.万年寺停车场

  游客们:这里是万年寺停车场,凡来游山的汽车,都可停放这里。这个停车场是农民集资修建的,收费合理,专人看守,安全保险。

  在停车场周围,有农民开设的旅舍、饭店。旅舍清洁、卫生、典雅、舒适,可以观光赏景;饭店里你可品尝到峨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菜肴:雪蘑芋、山笋、豆花、泡菜……等。

  停车场的右下角,是峨眉山生物实验站,面积50余亩。里面种植了近百种珍稀植物,如“珙桐、桫椤、杜鹃、峨眉含笑、铁蕨、连香树、水青杠、报春花、名贵兰草……等。还有人工养殖的枯叶蝶、凤蝶、弹琴蛙等稀有动物。如果你在山上没有看到这些珍奇的动植物,在这里可以得到补偿。

  我对面的那座岩,叫二陡岩。两道重叠的岩层,怪石交错,重重叠叠,凹凸不平,显现出一幅幅奇特的画面。你说它象什么就象什么:似走兽,如飞天,象菩萨,若琳宫。这一切都让游客们去观赏、去遐想,看你能领略到多少奥秘.

  2.万年索道

  万年索道全长1480米,当你乘座在现代化的缆车厢里,舒适、平缓,可以俯视下面的山峦树木,溪谷流水,烟云雾霭。免去你2.5公里爬“万年坡”的劳累,而得到赏心悦目的感受。不到10分钟时间便把你送到万年寺的山门口。

  3.万年寺

  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茂真禅师奉诏入朝,太宗命他回山重兴六大寺庙,并派遣大臣张仁赞,携带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普贤铜像,运至万年寺供奉。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失火,寺庙焚毁,仅存铜像未损。万历二十八(公元1600)朝廷赐金修复,台泉和尚建造了无梁砖殿,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七月竣工,正逢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即赐白水普贤寺为“圣寿万年寺”。明末三次遭火灾,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又毁又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万年寺又遭火劫,除无梁砖殿外,全部被焚。

  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这第一座殿是弥勒殿,供弥勒佛,这尊弥勒佛是木雕金身。后殿供观音立像,亦为木雕金身。殿后坝子左边是毗卢殿,为法物流通处;右边般若堂,楼上为客房。上一个台阶即是有名的砖殿。此殿构造奇巧,是仿印度热那寺形式建筑,上为半球形的穹窿顶,四方和中央有五尊塔,前后还有四只鹿子,表示吉祥。下面为正方形,所谓“天圆地方”。殿高18.22米,长宽各16.02米,完全用砖砌成。殿前后有门对通,殿内顶部饰飞天藻井,四周有七层环形龛座,供小铁佛1080尊。这座建筑400年来,经历了5-7.9级的地震18次,而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砖殿里面供的是公元980年茂真和尚主持铸造的铜质普贤骑象。像通高7.85米,重62吨,比例匀称,造型生动,铸工精良,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艺术的珍贵实物。

  右边这座楼叫“行愿楼”,楼上有三件宝:“佛牙”、“贝叶经”、“御印”。“佛牙”是明嘉靖年间锡兰(今斯里兰卡)友人所赠,长44公分,重6.5公斤,据鉴定为距今约六十万年的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嘉靖年间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敕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

  巍峨宝殿内供阿弥陀佛铜像,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后殿为韦驮彩绘泥塑像。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

  万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李白喜欢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白水池中还生息着一种令人喜爱的小精灵--弹琴蛙。天气晴朗,游人站在池旁,轻轻击掌,它立刻就会弹起琴来,清脆悦耳宛如弹奏古筝,为游人频添情趣。

  这里还有一景向大家介绍,那就是从寺右侧而进,沿石笋沟上约2公里处的石笋峰,石笋沟就是白水,溪水湍激,穿崖破石,汇流于清音阁下。石笋峰为峨眉山的奇峰,直指苍穹,似春笋出土,如玉柱擎天,堪称奇绝。

  4.慈圣庵

  下万年寺的左边,有一座小庙--慈圣庵。它属万年寺建筑群,为明代万历年间无穷禅师修建。万历皇帝朱翊钧对峨眉赏赐很多,万历的母亲又崇佛,僧人为感皇恩,便修了这座小庵,供奉慈圣太后的塑像和皇家赏赐的经卷、袈裟、供器……等物。可惜这座小庵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因圮颓而拆除,1943年能海法师重修。

  如今,慈圣庵又几度培修,焕然一新。

  5.白龙洞

  下万年寺的右边,走2公里即白龙洞。亦称白龙寺,明嘉靖年间别传禅师创建,1909年重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毁于火,1953年维修,1980年修复。内供“西方三圣”、韦驮、释迦牟尼玉佛像。这尊玉佛高1.8米,系傅作义将军之妹傅凤英1991年所赠。

  这里海拔950米,周围是以桢楠等樟科植物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仅乔木就有20种以上,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典型的中亚热带原始的常绿阔叶林。白龙洞外这一片林子叫“古德林”。是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别传禅师率领众徒所种,有松、柏、杉、楠。种树时口念《法华经》,一字一礼拜,按字计株,共植树69,777株。数十年功夫绿树成林,浓荫蔽日,细雨不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取名“古德林”。可惜历代遭受破坏,尚存的10余棵古楠,高达二、三十米。树龄已在400年以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片清凉世界。1984年当地驻军和峨眉山管理局职工、佛协僧尼一起,在古德林里重新种植了两万多株楠、柏、松、杉,将来也会成为新的“古德林”。

  古德林的山坡上,原有一个很深的洞。传说是当年白娘子(白蛇)修道的地方。后来因山滑坡,山洞被封了,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遐想。

  6.息心所

  从万年寺到息心所有5公里的坡道,人称“观心坡”。在观心坡上有一棵高达40米的岩桑,胸径有1米左右。据植物学家考察,树龄已有千岁。如今仍枝繁叶茂,一片浓荫,生机勃勃。这样高大古老的岩桑,在峨眉山中仅此一株,在全国也很罕见。

  观心坡山脊上那座小庙就是息心所。明代嘉靖年间创建。清康熙时荒废,光绪时重建,殿内供观音和药师佛。寺居岩畔,下望如高悬半空,所以古人曾这样形容说:“息心所,高阁危悬,如在九天,如临九渊,人心至此,独持半偈,万缘皆息矣。”门上那对联更把“息心”的意思说透彻了:“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意思是在此一切声音都没有的寂静空间,心自然也就安静下来,感觉到自己也是万物之一的一种无我境界。

  在息心坡上左边林内竖有一碑,系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十月十王日立,上刻“统领四川马边防营提督军门笃勇马图鲁万军门修砌峨眉山进山大路碑记。”碑中记述了马边防营军官出钱修砌息心坡道的情况。这说明了历代地方统治者对峨眉山佛教的支持。

  7.初殿

  从息心所到初殿的途中,有个地方叫长老坪。传说有位长老坐化坪上。长老是谁呢?传说就是汉时在峨眉山采药的蒲公老人。在长老坪的左下方有个地方叫蒲氏村,据说曾是蒲公后人聚居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便在坪上修了一座庙,古叫长林禅院,后以地名名寺。今寺已不存,但传说长留人间。

  前面就是初殿。据地方史书记载,初殿在宋时,只板屋一间,供游人歇憩饮水之用。到了明代才建成寺庙,供上佛像。初殿与蒲公传说有关。据《峨眉山志》说:东汉明帝年间,峨眉山上一位叫蒲公的老人,一天采药至云窝(即现在初殿的地址),忽然发现地上有鹿子的脚印,于是顺着鹿迹走,走哇,走哇,走到岩顶鹿迹不见了,却见岩前,紫气腾涌,出现了个很大的七彩光环,他惊异不已,迷惑不解。便到洛阳拜偈印度来的腾、法二位高僧。高僧回答说:“这是普贤祥瑞”。于是蒲公回到峨眉山便在山顶上修建了普光殿,供奉普贤。后人又在蒲公发现鹿迹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庙,就是初殿。

  该庙清乾隆年间毁于火,后南舟禅师重建。文革遭破坏,现已修葺一新,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药师佛、地藏、观音、韦驮等塑像。

  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自然现象,叫做“云窝不雪”。前面提到过的“云窝”,就是指这块地方。每天白云从此处升起,飞到骆驼岭上慢慢地降下。故名云窝。每到冬天,周围已是皑皑白雪,唯云窝一片葱绿,麂子、兔子、松鼠、雀鸟都到这里来觅食,非常奇怪,为啥这里气温会高一些,至今未找到答案。

  8.华严顶

  华严顶是座小庙,原为玉皇亭,清康熙年间扩建为寺,清雍正年间慧先老和尚增修,取《华严经》的意思命名寺庙。

  过去寺里供送子娘娘,现在供释迦牟尼佛和观音。

  华严顶又是这座山的名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金顶、九老洞、洪椿坪、万年寺等山景,晴天还可看到峨眉城市,所以这里有“小金顶”之称。

  这一带森林中栖息着一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小熊猫,农民称“九节连”,因为它是综红色,尾巴有九道白色环,象一根鞭子。小熊猫生性活泼可爱,经常在林中窜来跳去。另外还有一群群的红腹角雉(俗称野鸡)在林中觅食,有时还会窜到路上来,见人不惊。朋友,如果你有幸,这些珍稀鸟兽,你都能见到,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会增添你游山的兴致。

  金顶景区

  过了九岗子,即步入金顶景区。金顶景区为峨眉山高山区,海拔2000-3099米,覆盖着古老的玄武岩层,那是大约两亿多年前喷出地面的岩浆冷凝而成。这里气候寒冷,四时如冬,人文和自然景观奇妙,明代高僧梦鉴有诗云:“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

  本区景点主要包括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卧云庵、华藏寺等。

  1.洗象池

  从九岗子出发,约走2.5公里,即到洗象池,途中要经过钻天坡。钻天坡道路陡险,石磴若齿,抬头仰望,直通苍穹,人行坡上,宛如登天,险有“鹁鸽钻天” 之说,故名“钻天坡”。这里海拔190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每到秋季,林相呈现红、黄、绿、褐的斑斓色彩,另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由钻天坡转左折右,历石磴陡上,即到洗象池。洗象池原名为初喜亭,意思说从九岗子越钻天坡,见地势开朗,游人为之一喜,因此地名叫“初欢喜”,可是出了洗象池,还有罗汉坡、连望坡,真是累人,故又名“错欢喜”。

  明末这里只是一小庵,僧人在这里只烧茶水以待游客。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扩建为“天花禅院”,因寺内有一石砌六方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先浴象,以后即改名洗象池。进入山门,即弥勒殿,供弥勒佛像一尊,两耳垂肩。袒胸凸肚,庄重慈祥,笑口常开。弥勒佛后,即是韦驮站像。过弥勒殿即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普贤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后供泥塑“西方三圣”,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殿门这副联语,就是对这里的赞颂:“妙相庄严花雨曼陀纷桔彩;峨眉耸翠香焚宝篆霭慈云。”最后一殿为观音殿,系近年新建。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所以,“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洗象池岩下,栖息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俗称短尾猴)。这里周围常可见猴群出没,进入殿堂,见人不惊,伸“手”索食,尽享口福。洗象池的月台上,是戏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不能伤害它们,猴群会奉献给你无穷的乐趣,若起歹心,你就要吃亏,千万记住!  洗象池附近有左慈洞、罗汉洞、寺右为狮子岩。

  2.雷洞坪

  由洗象池到雷洞坪3.5公里。途中经滑石沟即达原大乘寺旧址,大乘寺古称木皮殿,因殿屋顶用木皮覆盖之故,寺右数十米有化城寺故址,相传有姓施姓王的二人来此,遇白猿献果,食后羽化登仙。寺左行里许直上闫王匾,昔有印度僧人架木铺石,方便行人,称为胡僧梯,又名凌云梯,右为梅子坡,登山劳累,可望梅止渴,过胡僧梯下坡转左,约行半里,白云冉冉弥漫山谷,旧有白云寺。由白云寺向左,陡上2里许,经连望坡即到雷洞坪。

  雷洞坪侧旧竖有禁声铁碑一通,禁止游人大声喧哗,否则迅雷惊电,风雨暴作。相传岩下有七十二洞,有龙神和雷神居住,遇天旱,乡民来这里求雨,往岩下投死猪死狗或妇人衣裤鞋袜,往往雷雨交作。清康熙帝曾赐御书“灵觉”二字。

  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据载为汉时开建。清乾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间,僧觉园迁建于此,后毁坍,1992年,峨眉山佛协再建。一楼正中供弥勒像一尊,造型古朴庄重。寺右有一亭,亭前石埤,篆书刻“雷洞亭”三字。

  寺右悬岩绝壁间,相传有女娲炼石的“飞来剑洞”(又名仙人剑)、伏羲悟道的“伏羲洞”、鬼谷子著书的“鬼谷洞”……等,云遮雾绕,人迹罕到。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带,可见名贵花木--杜鹃。初夏时节一树千花,五彩缤纷成片成林,耀眼夺目。据专家考察,峨眉山杜鹃花有29种,雷洞坪就有12种,均为中国或峨眉山的特有种。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有美容杜鹃、芒刺杜鹃、山光杜鹃、海棉杜鹃、皱皮杜鹃等,花繁似锦,十分艳丽,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为了加强保护,景区管理部门设置了面积为70公顷的杜鹃花保护区。

  杜鹃花,古称桫椤花,古人将它喻为佛花,清人彭之吉写诗道:“桫椤原是佛前花,开遍峨山灿若霞。不信佛身常住世,见花如见佛无差。”其实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又称“树蕨”。

  3.接引殿

  由雷洞坪到接引殿1.5公里,有两条路可走。一为右行大路,可通汽车直达;一为左行山径,曲折迂回,俗名“八十四盘”。

  接引殿宋名新店,明为接引庵,明末殿宇毁坍,佛像倒卧荒草丛中,清顺治年间,河北一80余岁老人朝山至此,其心不忍,发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游人募化。老僧已饿六日,恰遇川人赵翊凰登山,大为感动,回成都劝说总督李卓捐金修复,由闻达和尚办理。寺建成后多次失火,现仅存一小庙。庙内有接引殿,供阿弥陀佛塑像,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塑像,两旁供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现在峨眉山佛教协会正在抓紧恢复此庙。

  接引殿侧,即为1988年新建的直达金顶的客运索道。全长1168米,它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的卧云庵,人坐索道车厢中,俯看众山烟云缥渺,翠岚重叠,幻化奇纱。金顶索道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单跨最长、坡度最大、设备好、安全舒适的客运索道之一。

  4.太子坪

  从接引殿沿登山路行,约3.5公里即到太子坪。

  上太子坪的道路俗称七里坡,超左右藤蔓中有一巨石如刀砍斧劈,石上有苔藓天然长成的“第一山”三个大字,随阴睛变化,时隐时现,有时三字皆现,有时只现一、二字,传说三字皆现,当年定是五谷丰登,充满神幻色彩,故名“一山兆瑞”。

  上坡不远,还有一观音岩,岩上巨石很像一座方台。传说万历皇帝的母亲朝山至此,见金顶将到,心中大喜,便在这里梳妆打扮,整洁衣冠,故名“梳妆台”,每当朗月高照妆台,清辉遍洒林间,给人遐想神思,所以又叫“梳妆留月”,是这里的一大景致。

  太子坪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传说寺因供奉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故名太子坪。寺前岩下,有石如象,名“象王石”,传说是普贤坐像的化身。

  太子像早已不在,如今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像。

  由太子坪往上即达天门石,两石对立,如刀中劈,也仅两扇石门封锁道路。再上即达七天桥,因道家称峨眉山为第七洞天。过了七天桥不远,即达金顶。

  5.卧云庵

  卧云庵为明嘉靖时性天和尚开建,后被火焚毁,清初可闻禅师重修。庵旁为井络泉,从前泉水可供千人饮用,后干涸,据说僧人为之诵经后,泉水又流淌出来。清代有位德坚和尚曾写有《井络泉》一诗:“蒙蒙雨润空山夕,浩浩泉声走白石。流向人间大有功,从教万物沾膏泽。”

  进入山门,即观音殿,步过观音殿,即是玉佛殿。殿内有玉佛一尊,高约1.2米,1989年7月缅甸佛教徒赠送。

  6.金顶华藏寺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这里附近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景区管理部门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

  这里是个较大的建筑群,过去包括锡瓦殿、铜瓦殿、金顶(金殿)、光相寺、祖殿……等。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翊钧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渗了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毓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

  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宇轩昂,高耸入云。

  寺门金字横匾书“华藏寺”三字,系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弥勒铜佛像一尊。殿门有遍能法师所书对联一副:

  “华藏尊严普贤行愿;峨眉耸翠伯仲昆仑。”弥勒像侧,即为原金殿铜碑。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释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佛后,有铜铸大象一只,铜铸普贤像一尊,皆为1972年金顶火灾劫后遗物。

  第三殿是普贤殿。殿正中高悬“金顶”横匾,是集唐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

  殿额悬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所书藏文横匾,意为“普贤愿王”、“普贤菩萨,是全山唯一用藏文书写的横匾。

  殿内供普贤像一尊。殿外台基上,竖有四通大石碑: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撰书《峨眉山华藏寺重建志庆》诗:

  “西南一柱峙神州,苍翠浮空静不流。双展黛痕天地秀,半轮玉魄古今秋。至人大愿恒无尽,游子归心志必酬。华藏庄严恢净土,天龙万稷护金瓯。”

  一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遍能法师撰书《和赵朴老四游峨眉山初登金顶华藏寺》诗:

  “金绳界道巧安排,更喜慈云覆玉阶。无尽重重华藏界,层层不二法门开。”一刻当代著名佛教学者贾题韬撰书《金顶华藏寺重建落成喜赋》诗:

  “百城烟水此登峰,人境交参入画中。无尽华藏云不隔,眼前声色自重重。”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写《乘缆车上峨眉金顶有感》词二阕:

  “金绳道上,上界俯层云。四上峨眉初到顶,群峦围绕一峰尊,待放大光明。”“华藏寺,金顶喜重兴。安得普贤行愿力,咸兴平等大悲心,世界永和平。”

  站在金顶极目四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东面,三江如带,一派平川;南面岷山万重,若隐若现;西面,瓦屋、贡嘎、琼峰晃耀;北面,青城、玉垒、或拱或揖。苏东坡诗中有“北望成都如井底”句,把站在峨眉山远眺四方的壮阔情景描写得多么真切啊!

  每年十月这里便开始下雪,要到次年三月才能完全溶化。银装素裹,皑皑一片。冷杉、箭竹和岩石上,全是冰层、冰柱,恰似“玉树琼花”。故冬游峨眉别有一番情趣。

  请注意,前面就是“舍身岩”。万丈深渊,失脚下去定会粉身碎骨。不过这里却有人敢跳下去。你们都知道“峨眉武术”,峨眉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过去庙中武僧就有从这里跳下去,又从下面爬上来的,那功夫真了不起。游客们,你们可不能试啊!好了,请回过头来,给你们介绍金顶四大奇观:

  7.日出

  早上五、六点钟,站在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8.云海

  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云海瞬息万变,时而平铺絮绵,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如丝如

  9.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摄身光”。

  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10.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先生们,女士们,峨眉山太美了,白昼、黑夜你都能观赏到神奇的景观。但愿峨眉山的雄、秀、神、奇,能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之中。祝你们平安下山,一路顺风。


球彩体育直播app|官网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